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切换]
  商务合作3
开启辅助访问 天气繁体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回复: 0
收起左侧

[城事] 千唐志斋博物馆:刻在“石头”上的中华文明档案库

[复制链接] 地区:

升级   100%

67

主题

3

回帖

2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4
发表于 2025-6-23 19: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6月9日是第十八个“国际档案日”,6月9日至15日为集中宣传周。昨日,在位于新安县铁门镇的千唐志斋博物馆,我市举办相关活动。记者来到这里,探访刻在“石头”上的中华文明档案库。
  馆内,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一方方青灰色墓志上投下斑驳光影。游客们正跟随讲解员,凝视着跨越千年的石刻文字,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千唐志斋博物馆被誉为“石刻唐书”“唐人档案馆”,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墓志铭专题博物馆,馆内现有墓志石刻2000余方。
  “墓志是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通常由志题、志文、铭文三部分组成。志文详细记述了志主的籍贯、家族世系、任职履历、参与重大事件等,不仅是个人的档案,也是历史发展的缩影。”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毛阳光说,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的墓志石刻能够为研究唐代文治武功和书法艺术提供真实史料,可以起到纠史、补史、证史的作用,因此具有独特的、重要的档案文献价值。
  “2023年,国家档案局公布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千唐志斋博物馆墓志石刻成为我市唯一入选者。”千唐志斋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馆多措并举加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例如讲解员在讲解中融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让游客身临其境探寻民族融合的历史印记。同时,该馆加速推进数字化建设,通过三维数字采集、全息影像等技术,实现博物馆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利用和展示。
  “文博场馆是文明传承的基因库。”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石刻唐书”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挖掘墓志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构建集保护、研究、教育于一体的智慧平台,让这些沉睡千年的石刻文献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赵晨熹 通讯员 王欢欢 张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文明发言,和谐互动
文明发言,和谐互动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生活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itle - Artist
0:00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议反馈|广告合格|生活说 ( 豫ICP备2025118735号-1 )

    GMT+8, 2025-7-1 11:08 , Processed in 0.117107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模板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网站模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